各种道路及恶劣气候驾驶技巧大盘点
2011/8/31 15:14:40

一、沙石道路
  沙地驾车
  通过松软的沙地时千万不要停车,一定要保持车轮匀速转动。有沙地时,一定要提前加速,直到全部通过后才可收油。在沙地行驶中,切勿突然加大油门,因为此举有可能导致某个驱动轮空转,使车陷入沙里。
  土路驾车
  坑洼、碎石等障碍物较多,行驶速度不能过高,否则车辆震动加剧,不仅造成车辆传动系、行走系等机件损坏,而且直接威胁行车安全。特别是雨天时在有积水的泥泞路段行车,更要稳住油门。控制车速,用中低挡位变速和紧急制动,即使需减速也要靠减小油门来控制。 
  路面上有坑洼、乱石时,应考虑到车辆的离地间隙,转动方向盘要小心避让;在通过松软、泥泞、积水路段时,应特别谨慎,必要时应先下车观察,当判明车轮确实不会陷入泥土中时,方可挂低挡缓缓一气通过。新开通的土路,若路面有车辙,应尽量沿着车辙行驶,不可盲目冒险。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时都应选择中低挡位,减小油门缓缓下坡,而不得空挡溜坡。因为土路上坑洼、乱石较多,情况复杂,下坡途中常需制动减速来避让,特别是有些土路下坡途中有急弯,若空挡溜坡,制动时极易造成车辆跑偏、横甩甚至翻车的重大事故。
  二、山区道路
  山路驾车
  山区公路的特点是坡道长且陡,路窄弯急,视线受到限制。驾驶时应时刻注意道路情况,转向时机要准确,换挡动作要迅速。在通过一边靠山、一边临崖或河流的傍山险路时,应保持低速,谨慎驾驶,转弯时应做到减速、鸣笛。此外,山路上一般坑洼碎石较多,特别是雨天在有积水和泥泞的路段行车,更要稳住油门,控制车速,用中低挡通过。在地面溜滑的地段,不要加减挡或紧急制动。在通过松软、泥泞、积水的路段时,应先下车观察,判断车轮确实不会陷入泥土中,才能挂低挡缓缓通过。如果有车辙,最好沿着车辙行驶。谨慎下坡。无论晴天雨天,下坡时都要选择中低挡缓缓下坡,不要空挡滑行。
  如果跑山路,上山一般采用低挡位,马力足。自动挡选二挡位置,手挡根据车速选低挡。但要随时注意观察水温是否正常。假如水温达到警戒线时,应将车停放在安全地带,带上手刹,检查一下水箱是否亏水,水箱箅子是否被异物遮挡。亏水需补足,有异物清理掉再行车。下山时,千万不能空挡滑行,在山路滑行,遇到紧急情况,刹不住车。下山一般应挂低挡位,利用发动机制动,尽量少踩刹车,长时间用刹车,会使系统过热,从而造成制动效能减退,影响安全。山路转弯前,应鸣笛示警,提示对面车辆。
  遇有前方出现堵车排队时,要顺序停车等候,不要盲目抢行,以免车辆堵死无法疏通。另外,行至山体旁易发生落石的地段时,要注意观察和尽快通过。
  将车停到停车场或指定地点顺序停放,熄火后拉紧手刹挂上挡。最好将车头调向利于游玩后出走的方向,以免走时车多移不出来。
  山路最忌“猛拐弯儿”
  司机要具有驾龄较长、经验丰富的条件。手、脚制动要配合好,最忌高速、超车、猛拐弯儿。
  三、涉水道路
  涉水驾驶汽车与道路驾驶有很大区别。一是由于水流冲力对汽车的作用,会增加车辆的前进阻力,易发生车辆侧滑;二是轮胎与水下的路压力减小,驱动力受到限制,使行驶受阻,极易发生险情或交通事故。
  必须仔细查看水的深度、流速和水底性质,以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和道路情况,由此来判断是否能安全地通过。在确认自己所驾汽车的结构能够通过时,一般应选择距离最短、水位最浅、水流缓慢及水底最坚实的路段。
  常见车型的最大涉水深度有以下几种:越野吉普车为60厘米,小客车不能超过40厘米。如果水深超过车轮或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则不宜冒险涉水。
  涉水前的准备
  拆掉风扇皮带,如果是电动机式的可以拔下电机线插头,将线头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