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常见危险及对策,从南门关沟之行说起
2011/5/19 15:07:26

说到到南门关沟
徒步,更多的只是些传说。从网络上搜寻了一些文章,越看越觉得一头雾水,甚至那些写文章的人也搞不明白那里是燕子沟,哪里是南门关沟,哪里是小南门关沟。

南门关沟典型地貌



不论怎样,看多了还是能看出一点门道,那就是南门关沟内道路的艰险是肯定的,虫草季节会有当地村民结伴出入,马匹完全不能通过,徒步只能请向导,雇背夫,否则莫入,大概如此。

神秘的南门关沟


的确,水电、彩云和重山三人的南门关沟之行也充满了各种危险,水电和彩云进出一共花了七天七夜的时间,而重山由于假期短暂不得不在第三天出沟,甚是可惜!出行全程采用了水电一贯的作风,即无向导、无背夫和全背负的UL出行方式。

大概归纳了一下,对于这次出行所遇到和感受到的危险有下列一些内容,不按时间顺序,按大致的危险程度而写吧,但愿对后人的出行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落石,非常危险

落石是这次出行所面临的头号敌人,而这种危险常常里离你很近。

进来的时候还有路,回来就成了这样


从成都出发后因为雅安段堵车,到达南门关沟口的时候天色已晚,雨雾即将袭来。我们在离沟口大约有二十多分钟的地方扎下营地。先前选择的营地地点并不理想,地面相当平整,但营地南侧的坡上虽然植被茂密,但是夜间的持续雨水仍然有可能会引发落石下来,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即刻移营到二十多米以外的开阔地带,全无后顾之忧。

真的,当晚就下了一夜的雨!如果说这远远还构不成什么威胁,就当成一次预警吧。

第二天,冒雨行进,下了整整一天的雨,陡峭的山体一共有多少次落石我们不得而知,当我们把营地选在了一块突出的巨石下扎营安稳后,前方百米处的落石奇观那才叫让人叹为观止,隆隆的声响伴随着石头相撞引发的巨大火花似乎一夜没能停息,有些石块甚至会飞滚到河对岸,我们所拍的的视频能证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假如万一白天遇到这样高密度的落石,就只有原地等待,不可能通行了。如果说我们此时态度是抱有几分观赏的话,那接下来的一天的遭遇就完全不同了。

营地位置后面的乱石坡就是上演观赏性滚石节目的地点


第三天早起,和重山匆匆合影话别后,我和彩云继续前行。心里设想着重山出去的道路会遇到哪些问题,一路没有太多话语。就在我们通过一个20米左右宽的滑坡地带时,头顶上响起轰隆隆一阵巨响,前后相距大约五米的彩云和我,同时抬眼望去,一块一米多的巨石夹带着一些大小不等的石头向我等头顶飞来,当时头脑经过短暂几毫秒的空白期,继之而来的是身体肾上腺素的巨大释放,二人飞一样向前后两个方向飞奔而去,就像脚下生风,此时的碎石坡已被视为平地,不再是什么障碍。当水电躲到一块足以构成保护的巨石后面的时候,才感到危险已经远离,同时高声呼喊彩云的名字,希望他能回答,而此时彩云也在疯狂呼喊水电的名字。无奈,环境噪声太大,我们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直到相互寻找看到对方移动的身影时,心中的那份感受真是难以言表!

以后的碎石坡有长有短,落石不断,再不敢有一丝大意,相互间尽可能照应,互相保护着通过,一路相安无事。

这里可以看出,雨水已经把巨岩下的支撑都快要掏空了


对策:尽可能避开雨季出行。如果没条件通行,就要躲在安全地带等危险过去。对于偶发的落石要尽可能躲到相对大的石头后面,团队间要相互照应。佩戴头盔有助于免受细小石块的袭击,跌倒时也会避免损伤头部。

2、雪崩,非常危险

雪崩的危险大家都有了解,但近距离接触雪崩的人并不多。我们第三天的营地安置在了冰川融水旁边,当夜仍是降雪。经过三天的降水,此时的冰川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加上先前未化的积雪就会更厚。第四天一早,通过卫星电话我们得知天气已经开始好转,而且未来的三四天都是晴好天气,瑰丽的晚霞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