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的风月无边
2007/6/1 15:56:13
         

黄河古镇碛口

 

黄河古镇碛口

    “十一”黄金周在即,除了热门景点之外,像黄河边上的古镇碛口和神秘的圣湖纳木错,这些或历史厚重或景色醉人的地方,无疑将成为驴友们踏寻之地。本期我们跟随曾在本报“超级驴友”活动中打榜的两位驴友的足迹,到上述地方去体验两种不同风格的别样旅游。 

  在碛口追忆似水流年

  碛口与壶口一字之差,乍一听还以为一个地方,要不就是有什么亲戚关系的“哥俩好”。向      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猜测竟还有几番道理,碛口与壶口有相通之处。“碛”是指河道中由沙石堆积生成的浅滩。碛口古镇就是因下游不远处有个“大同碛”而得名。壶口是大名鼎鼎的“黄河第一碛”,而名气紧随其后的“大同碛”被称作“二碛”。

  刚到碛口古镇时,正值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为古镇边上的黄河镀了一层金色的皮肤。临河的主街上的那排明清建筑被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颓败与萧条,还是古朴与厚重。百年老店早已传不出买卖的吆喝声了,斑驳的大门紧闭着,犹如一双历经沧桑的眼在凝视着黄河……

  “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难以弄清历史上有多少在“大同碛”船毁人亡的事故。“大同碛”是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点,货船在此只得止步卸货改走旱路,货物的转运带动了经济繁荣,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此后200余年都是作为商埠重镇的流金岁月,素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

  像所有的古镇里的人一样,碛口人也喜欢缅怀昔日的风光。找个上了些年纪的老人聊天,递上一支烟,他就会告诉你古镇当年的繁荣:碛口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380余家大小商号,主街全长五华里。“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流传至今的民谚,仍能勾勒出昔日的一派繁华。说完后,老人一声叹息。重又陷入了吞吐出来的烟雾中。没有人能阻挡历史的进程,随着铁路公路运输的兴起,黄河水运被挤出了历史舞台。碛口古镇,也就有如这位老人一样,被长久地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土沟壑中,枕着黄河的涛声,追忆着似水流年。

  西湾的柔软时光

  西湾是碛口镇的村子,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

  西湾村很适合眺望,隔着湫水河在公路上便能看到村子。村里多明清风格的窑洞式建筑,房屋依山势而建,山坡坡度很陡,屋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很有气势,很难将它与乡村联系在一起,更像个古风古韵的城堡,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中,宁谧且沧桑。

  流经碛口古镇的财富大多汇集到了西湾。碛口商贸的创始者陈氏家族,选择了西湾大兴土木,这个村子逐渐成了碛口陈氏商人的“家属宿舍”。据说西湾的布局很合风水,村里五条石砌的街巷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将30多座宅院连为一体,辅以高墙围护,整个村子就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城堡,仅南面留有三座大门,寓意天地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走在村里,在一户户古朴典雅的老房子里进出,宛若时空倒转,回到了明清时期。不少民宅都雕有异彩纷呈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显示着这户人家祖上曾“阔过”。走村串户很有意思,从外面看起来,整个村子堡垒般坚固,但一进到村里,似乎无论从哪户人家出发,都能畅通无阻地走遍整个村子的各家各户。因为村落里的宅院间都有小门相通。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的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随便进出的惬意,对在都市里习惯了人际关系有分寸地隔绝的我们,真有很大的吸引力。

  西湾的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也比较低——正是这个原因,当地的老宅院才能保存至今,要不然也会被一栋栋毫无特色的新建筑所取代了。这些活化石般的老建筑,让西湾的时光变得柔软无比。

  李家山:黄河岸边的世外桃源

  李家山与碛口镇隔水隔山相望,过了湫水河和南山,便到李家山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