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楼内景
  文化土楼:精神之美
  永定客家土楼体现了客家民系所留存的中原汉民族价值观念和客家人在辗转南迁过程中开拓新的生活环境所创造的文化因素,因而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永定客家土楼不仅选址讲究,而且结构奇巧:中轴线鲜明,厅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楼(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与远古中原生土民居建筑、殿堂等风格一脉相承;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古朴典雅,楼内整体风格与楼外景观风格协调,部分土楼厅堂雕梁画栋、典雅堂皇;内通廊式平面,四通八达,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永定客家土楼有内涵丰富、对仗工整的楹联,其内容主要体现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等传统精神,部分土楼还有众多名人题刻。这些都反映出永定客家人仍秉承着中原的传统文化。岁时节庆、婚丧喜庆、民间文艺、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宗教信仰、穿着饮食等等,处处展示了客家的古朴民风。土楼人家的方言,较完整地保留了上古汉民族的口头语。
  历史土楼:传承之美
  永定客家土楼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和内涵。它产生于唐末宋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元末明初以前早期土楼建筑艺术,由于当时生产力较为落后,且建筑技术水平较低,土楼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较粗糙,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形制只有方形、圆形两种,当时这些土楼被称为“寨”。
  清末民初以后,由于受各种文化特别是西洋文化的影响,永定客家土楼在继承前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一些土楼在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的同时,也融合了西式建筑的美,引进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技术和建筑材料,土楼内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建筑现象。中西合璧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祖堂建筑的西式化、栏杆等建筑材料及其图案的现代化,成为这种独特建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楼客家文化与土著少数民族(原住民)的文化互相交融,传承了中原一带古代汉文化的遗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