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堡——凋落的雕书古作坊
2007/6/8 22:26:24

  “连城文脉泽被江南,四堡书香远播海外”,四堡,明清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基地,曾与北京、汉口、许湾并称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如今站在四堡的大街上,历史的痕迹却淡隐无踪,但几步之内,转眼之间,在黑瓦青砖、卵石铺就的客家巷陌间,在书坊林立、堂号摩肩的深宅大院中,在“九厅十八井”精致的窗棂交错中,在宗祠、牌坊斑驳陆离的颓垣残照间,在牌匾褪色,荣耀无踪里,历史如荒烟蔓草,落寞飘絮,带着濡染古书坊飘逸不散的缕缕墨香,流入心田,渐沁渐深……

■四大雕版印刷基地
    一说为北京、汉口、江西许家湾、四堡,一说为苏州、杭州、福建建阳、四堡。但两种说法,四堡都跻身其中,而且四堡也是唯一幸存的遗迹了。

地理
    四堡,地处闽西北部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四县通衢处,在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要隘、商贸和文化的中心。
历史
    四堡雕版印刷业萌芽于南宋末年,发展于明清之际,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当时四堡书籍有“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之称,与北京、汉口等地的雕版书籍分庭抗礼。较著名的书坊、雾阁有二十多家。然而,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深,以及本身管理体制的束缚,到咸丰、同治时就日趋衰落。但毕竟,一个闽西深山中的小村镇,跻身于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在中华文化轨道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不能不让人惊叹。
■两位元勋
    传入四堡的雕版印刷术,一是马驯(1421—1496),另一个是邹学圣(1523—1598)。不管是谁传入的,足以证明四堡雕版印刷兴起于明朝中后期。?

气候
    四堡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800~2000毫米,年日照1900小时,无霜期250天,最高气温35.5℃。
民俗与文化
    四堡作为古代的印刷基地,文化风气比较浓厚,因此也形成了自己与其他客家人聚居地有所不同的文化风采。各种民俗风俗独具韵味,妙趣横生。

四堡婚俗  婚嫁习俗基本上保留着中原古代的婚俗,。光婚前结亲过程就要经过十多个程序。迎亲时新娘动身一般很早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新娘到达男家要踢轿门,“过火堆”,才进大门。还要经过拜堂闹洞房,回门等。是非常有客家特色的礼仪。
四堡拔龙灯  有两大特点。一是龙身由几十上百对花灯组成,有别于他乡的身躯组成,各种各样灯上有字有画,好比农民书画艺术的展览。二是拔龙不像别处舞龙一晃即逝,而它则拔个通宵,花样百出,煞是好看。
十方民乐  十番乐是群众办喜事时必不可少的形式,过去主要以传统曲目为主,近年来,也渗入了许多“新文化”的品位,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庆贺形式。
■四堡女装
    龙船髻,蓝布大襟衫,黑裤,裙头刺绣的围裙,缠在脚踝的花边水裤,尖嘴梅花鞋。手腕还有一副竹节银镯。宽衣大袖,摇曳生风,金饰银佩,雍容华美。
交通
    先到龙岩,一般先坐火车去龙岩,然后到龙岩汽车站坐车去连城,24元/人,两个小时左右到达连城。再从连城坐中巴车去四堡,票价4元,到四堡乡政府下车。大约40分钟的车程。
住宿
    四堡本地的住宿条件比较差,卫生状况也难如人意,靠近田园,蚊虫较多,农家一般都有提供住宿,一个床位一天只需10元,晚上能听到城区里难得一见的蛙鸣,也属趣事一件。
    四堡距离朋口县城不远,加上本地条件差,所以推荐晚上回连城住宿,当然如果第二天接着游览的住当地也罢。

餐饮
四堡漾豆腐  相传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以境内独有的五月黄豆为主原料,用熟石膏调煮豆浆做成白豆腐。佐料精选新鲜猪瘦肉和无筋膜的嫩牛肉。要趁热品尝。那白中淡黄,似摇似动的盘中豆腐谓之为“漾豆腐”。具有清心润胃,滋阴养元的功效。
■连城宣纸
    连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