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巴塔哥尼亚自助游攻略:风大雨雾多
2012/3/30 11:52:18

  去智利巴塔哥尼亚以前,我对旅行装备——主要是服装、鞋子——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要它们务必达到既便于行动,又防风、防水、保暖的要求。防水冲锋衣、雨裤、高帮防水工作皮鞋、背包的雨罩、抓绒裤、羽绒服,统统带上。
 
  这般如临大敌,主要是受了去过那里的名人的影响。达尔文在被问及他环球旅行中印象最深的地方时,提到了巴塔哥尼亚。他没说那里很美,但记得那里的狂风。他从那里回家以后大约100年,切·格瓦拉骑摩托车从那里经过,也留下了和风搏斗的记录: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防止风把他的摩托车吹跑,他得用绳子把它绑在电线杆上。他的摩托车旅行日记语焉不详,让我感到纳闷:一般来讲,摩托车会比人重不少,如果他担心摩托车被风刮跑,那他又采取什么措施把自己固定在地面呢?
 
  除了风大,那里多雨雾也很出名。一个美国小伙子跟我说,他在智利百内国家公园(那正是我这次在巴塔哥尼亚的主要目的地)里待了4天,除了风吹雨淋、漫天大雾,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看不见,我不怕。我有思想准备,我知道除了碰碰运气以外,别无良策。但是装备上就不能碰运气:在那样的纬度和低温的环境下,如果衣服湿了,人会相当遭罪。
 
  装备齐整,我出发了。在公园内的旅馆住宿时,我暗自为自己的慎重庆幸——所有的游园者都和我一样有备而来:旅馆门口的鞋架上,摆着房客们脱下的、清一色高帮防水登山鞋,质量上乘、样子时髦,像高档户外用品店的陈列架。这架势我在世界别处哪儿也没见过。巴塔哥尼亚真是名不虚传啊。
 
  但是百内让我措手不及的并不是天气。离百内国家公园最近的城市是太平洋边的蓬塔阿雷纳斯,我从那里坐旅行社的大巴去公园,有几十公里远。路上车辆、行人绝少,路边平坦的旷野一望无际,长着稀疏、枯黄的野草,了无变化,平淡无奇。只有时不时出现的羊驼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只生活在这个大陆的动物,喜欢成群结队地游走,它们常常跳过公路边的铁丝网,大摇大摆地穿过公路。让我艳羡的是,羊驼跳过1米多高的铁丝网都不用助跑,走到跟前,腿轻轻屈一下就顺势弹起来了,然后轻盈落地,那么流畅、飘逸。
 
  没有羊驼的时候,就很无聊,直到公园出现。其实,公园的出现,也平淡无奇:远处一堆大石头而已。车子开到离山很近的地方,我才隐约明白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离公园越近,心里越沮丧。眼前的山简直平庸至极,矮矮的堆在那里,让人毫无期待。我想起在尼泊尔,离山老远你的心就会怦怦跳。即使一两千米高的山,像黄山、华山,到了山脚下,你发现它头角峥嵘,也会很兴奋,脚底发痒。但是,这也是百内给我的第一个教训和惊喜:以貌取人不对,以貌取山也不对。
 
  从外面看相貌平庸的山,一旦深入,立刻焕发异彩。随着山势缓缓起伏蜿蜒的山道,如茵的草甸,从下到上、从绿到红、颜色变化万端的树林,开阔的湖水,飞溅的瀑布,壮丽的冰川,壁立千仞的雪峰,祖母绿色的山间小湖——就说你想看什么吧?它样样拿得出手。
 
  我在公园里选择的是4天的行程。晚上跟同住的游客聊天,发现很多人走一个星期,也有像朝圣一样转山的,一走十几天。从外面看那么不起眼的山,在山里走十几天,要不是进去看了几天,我是不会理解的。
 
  另一件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是,智利人的不开发旅游。偌大的地盘,不管平地还是山路,不管地势如何险峻,没有一条铺过路面的路。实际上,很多路段,就没有我们通常称之为路的东西,要靠树干上的标记指引才不致迷路。仅有的几处旅馆聚集地之间,需要步行至少半天,其间没有任何店铺、摊贩,你想买一杯水都无处可得。而且,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资利用。我在园中的几天,就像所有的游客一样,每天背着我的75升背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