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约旦寻找玫瑰色沙漠中消失的古城
2012/2/29 16:00:55
约旦,一块阿拉伯半岛上的神奇土地:尽管周边国家战乱频频,它却能独享和平与安宁;虽然80%的土地是贫瘠的沙漠,它却盛开着人类的文明之花;在这里,诞生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印着数千年历史的痕迹;这是一个徒步旅行者梦想的国度,是无数人心中的光明圣地。让我们追随着贝都因人的脚步,去探索和发现曾经失落的古代文明吧!
徒步约旦
在约旦探险,纳巴泰人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他们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占领约旦南部地区、迦南和阿拉伯半岛北部。这期间,聪明且会经营的纳巴泰人控制了熏香和香料的贸易,并派遣规模巨大的驼队往来于阿拉伯沙漠与相邻各国。曾有人形容,古纳巴泰人就像一个暴发户,在财富急速增长的时期于多条商旅必经的交汇点上,建立了一个贸易中枢,它的名字叫做佩特拉。
著名的瓦地伦
"不要一口就吃到最后的甜点"
我们对佩特拉的探索,一定是从西克峡谷开始的。来到西克峡谷时,导游阿哈姆德已经站在谷口,他的身后是一条窄窄的约1.5公里长的高耸而狭长的通道,那正是进入佩特拉遗址的传统入口。我知道,这条路会通到卡兹尼(Al-Khazneh)那气势雄伟、造型精美的正室,可是,在满怀期待的时候,导游却把我们领向另外一条路。他说:"当我们可以慢慢地品尝每一道菜肴时,何必先狼吞虎咽那最后一道甜点呢?"
贝都因人
阿哈姆德带着我们绕过了这个通常的入口,走到北面8公里之外的帕里特-西克(Siq el-barid),又名"小佩特拉"的遗址。这里四周的山壁上雕凿了许多的建筑物。有些非常简陋,几乎仅能算作洞穴;也有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望着那些在炙热阳光下空空如也的建筑,我不由得去幻想它繁华时的车马喧嚣,想象着古纳巴泰人身着长袍于这些"洞穴"间穿行。头脑遐想间,脚却踩着一条铺满砂石的干涸的小峡谷,谷中充满了粉红色月桂。一路上,怪石、蓝天、羊群交错地映入眼帘,干燥的空气中却隐隐掺杂着花香和羊粪的味道;砂砾间,偶尔还能看到色彩蓝绿的蜥蜴,在石头上悄悄打探下就迅速爬走。这期间几个正看护着自家羊群的贝都因人,略带吃惊地跟我们打了招呼。这段旅程,看来就是导游说的小惊喜了。
在峡谷中走了三个小时,我们登上一个小谷地,凝视那些不时有意想不到的文物遗迹存在的陡坡。阿哈姆德和我们一样激情澎湃:"观光客们通常不会来到这里。虽然这里离佩特拉遗址非常近,但是人们总是会直接参观最著名的地方。其实,这个遗址有4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么大的地方,喜欢自由徒步观光的人完全可以规划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行走路线。"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这个峡谷中探索那些隐蔽而不易被人发现的砂石角落,这里不但有古老平整的洞穴,甚至能发现洞穴顶上栩栩如生的壁画。每当我惊异于自己细小的发现,兴奋地用手去触摸那些犹如皱纹般的粉红墙壁上的沟壑时,他深邃的眼睛里便会带着骄傲的笑容,而红白相间的头巾,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
卡兹尼遗址
"我将带你们去参观一个地方,这是佩特拉不为人知的宝藏之一。"我知道,这是他带给我们的又一个惊喜:从亚伦山(JabalHaroun)直向瓦地-萨布拉(Wadi Sabra),这是当年纳巴泰王国众人的入谷之路。在这个铺满砂石的小山谷里,居住着两个贝都因家族。绕过一个刻着浮雕的谷壁,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居然是一个小小的剧院!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小剧院奇迹般地被保存得非常完好:只见那一排排从厚重的石头凿刻出来的阶梯座位环绕着剧场,层层叠叠地高出剧场中间的石沙地好几米。夜幕悄悄降临,当晚我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