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穿越之行 十天徒步探秘加查峡谷
2011/8/2 16:03:09


加查峡谷,一个必须要去看看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和《2012》电影里卓明谷几乎一模一样的风景,垂直悬崖边上“之”字形的小路只有30厘米宽,冒着白沫的雅鲁藏布江在脚下咆哮奔腾,绵延的雪山就在很近的前方……攀岩、穿越、溯溪,我们用尽了几乎所有户外运动方式,终于完成了这次艰苦的旅程。由于规模巨大的水电站的修建,这次穿越的路线将在2012年被永远淹没在水下,因此,这是最后穿越的旅程。
加查峡谷藏木水电站大坝已经合拢,离蓄水已经不远了。峡谷大部分地区将被淹没,这里会成为雅鲁藏布江之上第一个大型水电站,发电量比西藏其他水电站的总和还多。事实上,因为所学的专业,很早我就关注加查峡谷,这次4年前的穿越,就是我跟随我的导师谢悦波老师,搜集藏木水电站坝址的古洪水资料,为此,我们一行人跋涉了整整十天——正是我们的古洪水分析,得以为藏木水电站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洪水分析依据。
四年之后的今天,加查峡谷徒步穿越之行,依然历历在目。写下此文,不为别的,唯以此纪念那行将消失的峡谷。

 
本次考察团成员合影
开局不利 一名队员肺水肿返回成都
2007年4月,我们的考察队从成都飞到了拉萨,刚下飞机,就看见那蓝得透明的天和白得晶莹的云,蓝天为白云铺上幕布,白云在蓝天上起舞,蓝天白云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那种欢欣之情无法形容。 但是随后西藏就给我们这群远行的人来了个下马威,大伙儿的高反都很强烈,其中有名队员肺水肿住院,只能安排出院后返回成都。还未出发,先损兵一名,不由得让人对未来的旅程心生畏惧。
我们驱车从拉萨来到位于山南地区的考察队大本营,经过在那里几天的修整,我们心怀忐忑奔赴加查峡谷。加查峡谷是雅鲁藏布江中游较为狭窄的一段,其入口位于距山南地区加查县城以西约5公里左右的藏木乡附近。峡谷谷口宽阔,有农田分布,谷内多大石,并兼灌丛、稀松等皆纵横裸露,颇为壮观。由于雅鲁藏布江在此处的下切作用加剧,所以谷内多瀑布、跌水。峡谷全长约100多公里,上溯可至桑日县,属于干热河谷,土地普遍十分干燥,河中沙洲也比较多。每年秋冬季,这条干渴的峡谷都会出现沙尘沙化的现象。

 
浩浩荡荡的队伍!此时刚出发十分钟左右,路还是路,队伍整齐
向峡谷进发,初露峥嵘
4月17日,我们终于从峡谷口的大本营向峡谷进发。考察队一共6人,另请了15名藏族同胞,进入峡谷后,荒无人烟,没有路、没有手机信号,所有的生活用品及考察工具,必须我们自己和藏族同胞人力背负。
刚进入峡谷口的路途较为平坦,但很快我们就在干燥的灌木丛和逼仄的悬崖小径上行进。刚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施工导流洞的位置。
中午短暂的休整之后,路渐渐更难走了,说实话,藏族同胞为我们背负了大部分负重,非常感谢他们,但即便如此,我们这几个人渐渐开始变得举步维艰。很多次,我都险些从悬崖陡坡上滑进深不可测的峡谷。但这样的危险相较后面,这里的路还算是康庄大道了。
下午6点多,我们终于徒步15km,到达雅江渡口。之前我们一直在雅江右岸徒步,至此已再无法通过,必须通过雅江到达左岸,然后徒步最后的1公里,到达今天晚上的宿营地。我们以为马上就能到达营地得以休息,但是,在牛皮筏渡我们通过雅江之后,立马就傻眼了,因为剩下的1公里的坡度非常大,可以用寸步难行来形容,我们手脚并用,挣扎着靠爬来继续前行。那时顾不上畏惧,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当我走过峭壁上狭窄的路,再回望,心里丝丝凉意:绝壁之上,不到30厘米的陡峭的山路,攀着山崖,百米之下,就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现在回想起来,后怕是后怕,但站在绝险的地方品峡谷的美景,看着绝壁和绝壁之上的俏松,还有峡谷对岸苍茫的群山,以及头顶的雪山,这是此生难得一见的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