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和动物之下的非洲原生活
2011/4/19 10:58:14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非洲之行。也许很多人从踏上非洲大地那一刻开始,内心深处所兴奋的定是即将拥抱的非洲大草原以及大草原上的动物们。而我们一行,兴奋与感动之情兼具。拥抱非洲之旅让我们兴奋;而顺利完成给非洲人民带去“光明”的任务,则让我们内心感动。 行程简介 3月16-26日,记者跟随中国狮子会,前往非洲进行为期10天的“视觉第一非洲光明行”。本次活动,来自全国的50多位志愿者以及30多位医生、护士组成的4支医疗队远赴东非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3国,为生活在赤道线上白内障高发区的患者免费实施眼睛复明手术。 线路进程 第1站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英殖民地欧洲风格浓郁 经过差不多12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内罗毕是马赛语“清凉的水”的意思,据说这里虽靠近赤道,但平均海拔1000多米至2000多米不等,炎热一词不属于这里,常年气温在15℃-25℃之间。 内罗毕有两大现象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人选择步行,普通民众装束的、西装革履拎公文包的、小商小贩等,据说因为当地打工收入低,他们为了节省交通费而选择步行,并且会经常性走上个把小时;另外,这里的塞车程度绝不亚于中国大城市,我们去酒店的路上,10公里左右的路程,塞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 肯尼亚以前是英殖民地,所以很多生活习惯都与欧洲类似。譬如内罗毕市中心一般只有写字楼与宾馆酒店等公共设施,市民则居住在郊区;吃饭则主要用刀叉与盘子,没有碗一说,中餐馆除外;其公共交通则是小型公共汽车,有点像大一点的面包车改装成的,售票员手上都会拿着一块牌子,牌子上面有数字,据说每个地区都以一个号码代表,即类似国内的公交站牌上的行车路线,乘客按照号码选择搭乘。
因生得多,缺少食物,很多非洲小孩给人一种自生自灭的感觉。 第2站 肯尼亚第三大城市——— 基苏木医疗设备简陋条件恶劣 基苏木区医院与沙巴撒眼科医院是我们此行做白内障手术选择的其中两家医院,虽处于同一个城市,两家医院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 基苏木区医院位于市区,整体感觉像一个工地,可能是正在改造当中,还在服务着的医疗室条件很差,房屋的外墙颜色也显得陈旧,幸运的是这里有华人餐馆送餐,饮食条件较为优越。 沙巴撒眼科医院,单纯从外观看的话,很像一个花园或者高级疗养院,位于郊区,医院不大,绿化非常好。但别被表面蒙蔽了,这里所谓的病房、手术室非常简陋,没有空调,到处都是蚊虫叮咬,眼疾患者很多,老人孩子都被安排在一个大房间里,地上也躺满了病人,湿热天气下的汗酸味,还有一些病人身上的特殊味道,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条件十分艰苦。 第3站 乌干达小乡村科格罗见到了奥巴马的祖母 离开基苏木,我们驱车前往乌干达坎帕拉地区。距离基苏木市区60多公里的一个小乡村,名为科格罗。该乡村以前一直默默无名,直到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据说科格罗是奥巴马以及其亲人的生长地,而奥巴马的祖母以及叔叔、姑姑等家人还一直生活在这里。 一进入该乡村,很多标识牌立在道路两边,指示着奥巴马祖母的住处如何走。其祖母居所整体像个乡村小别墅,屋子不大,周围种满花草,牛羊遍地,一道大门进出,旁边还有守卫,大门上标着其祖母接见游客的时间,并且还必须提前预约。 经过稍长时间的沟通,其祖母才决定接见我们。据说老人家90岁高龄了,不会说英语,沟通时要靠其儿子,也就是奥巴马的叔叔来翻译。这位美国总统的祖母现在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与到访游客见面。此外,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屋里,除了腿脚不是很方便,关节疼痛,其他身体状况均还不错。奥巴马的叔叔与姑姑在此照顾着她。
奥巴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