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陷阱 旅游陷阱大搜索
2012/4/12 15:46:39
特别的年代给予我们特别的遭遇与创伤。
记不清哪一年起,旅游开发风生水起,江湖门派林立,坑蒙拐骗之事从业界特例变成行业常规。天价菜单、讹诈购物、强取过路费、欺负外地人,十年如一日,"痴者"迷途,"愿者"上钩。
这些年,聪明的旅游者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深诩旅途的门道与陷阱。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发现这些年,聪明与不聪明的被宰者却也越来越多。"宰人"事件愈发迂回曲折,坑蒙方式也更加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却没有你不会碰到。
虽说旅途事,受欺诈终究也是旅途事。
虽说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虽说悲观者多数会说:被宰后,谁为我们作主了,瞎嚷嚷又有什么用?
不强硬也不柔软。我们只想让每一个在路上的被宰者,都不至于感觉太孤单。
冷静!"托"无处不在
被宰经历千奇百怪,再如何"引人入胜"也只是其中一面。
有人感叹世风日下,地方势力太猖狂,有人感叹个人力量渺小,埋怨政府不作为。旅游中的坑蒙拐骗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传达出路上个人的忧患与伤悲,也显露了当今社会、人性的阴暗面,以及市场监管中难以修复与解决的缺陷。
"老农"遇上"护林队",假货当成药材卖
人物出场:刘妈妈,家庭妇女
经历口述
提起去年秋天前往四川九寨沟玩的时候碰到的一幕购物经历,我至今都气愤难平。
由于儿子经常跑旅游业务,对旅游行业存在的一些购物陷阱,我也是知道的。去年秋天的九寨沟之旅,一路玩来还算比较小心,也没受什么骗。可是就在我们整个旅行团游玩结束后的返程路上,在林间大道上,有一老农模样的人站在路边拦车:"老乡,老乡,借搭一程。"导游于是征得车上游客的同意后让该名老农上了车。
上车之后,老人放下背篓,坐在大巴的前台阶上,开始摆弄背篓里的东西。导游也开始与老人攀谈,一问一答中,老农透露自己采了药材打算到镇上出售,以帮补贫困的家庭。
因为导游一句"进山林采药材是犯法的",老人开始表现出警惕的模样,不理导游了,把背篓往怀里挪了挪,导游想看看背篓里的药材,也被老人一一拒绝,导游见老人不再往药材上说,也不提了,就跟老人闲聊他的家庭。我当时坐在车上,车上那会比较安静,所以不少人都跟我一样,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车开了一会,前面突然出现了一根木头架着的"哨岗",几个穿着绿色统一服装的人拦住了车,导游一看,告诉游客不用担心,是林业守护大队例行检查。其中两个人上了车,一个开始检查老人的背篓,一个就在车头宣传,这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林业地带,有受国家保护的大量名贵药材,游客不能随意采摘带走,如果查获是要罚款上缴之类的话语。这时话音还没说完,其中一个"执法人员"就开始大声呵斥老人,说他非法采摘了林业里面那么多的名贵药材,要没收他的东西,要他立刻下车并要处以罚款。就在争执的当口,导游开口帮老人说话,请"林业执法人员"网开一面,因为老人确实不容易。游客中也开始有人帮劝,于是大家纷纷开口,"林业执法人员"见求情的人多,就真的网开一面,警告了老人一番下车了。
老人开始热泪盈眶地拜谢车上的游客,导游又开口劝他不如将药材卖给车上的游客,以免再遇上林业执法大队。老人考虑了小会,终于将背篓里的东西逐一拿出来,游客纷纷凑上前去,老人逐个介绍,这是长在什么悬崖上的野生灵芝,这又是什么稀有的药材,反正走一圈下来,游客将他的产品全部买下来了,我也花了千元买了一株野参,老人千恩万谢下了车,游客们感觉特别良好,又做了好事,又赚了便宜。
当然,你们也猜到结局啊,回家后找人验证,那所谓的野参果真是假的,不过就是破木头一根。
专家看法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