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敦煌,我其实并不向往。也许因为它太著名太经典,感觉开发得太完全了,所以,对经典景区一概不感冒的我,也就对敦煌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是,2006年,在新疆看过了柏兹克里克千佛洞和克孜尔千佛洞后,对遥远的佛教壁画和其中所浸透的中华文明,突然有了莫名的向往。这次的河西走廊之行,也就将敦煌作为了起点。
敦煌是个很小的城市,对于习惯了人多、嘈杂、熙来攘往景象的我,这个晚秋时节来到敦煌,第一印象的感觉就如同清晨的气温一样,没有温暖,却很令人清醒。
非常幸运,敦煌莫高窟的门票在11月1日刚刚下调成了半价,80元。对这个完全意料之外的惊喜,我们俩喜出望外。可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的讲解服务也打了对折。
走向莫高窟,沿路的钻天杨挺拔地绽放着金色。对我这个一贯在重庆蜗居的女人来说,北方的金秋景象也只是去年在北京才享受到。所以,当湛蓝的天空下璀璨的金黄色树叶突兀地呈现在眼前时,我唯有惊叹和连连按动快门。到后来,我和迎儿说,这一次的色调基本就是黄色了,黄色的叶子,黄色的沙漠,黄色的土堆。但是,所有的黄色都流光溢彩。
穿行在钻天杨和少有的几棵胡杨之间,迎儿居然看见几个从房檐间探出枝头的苹果。她坏坏地说“等会儿我们去摘下来”,我却怯生生地说“怕不好吧。”可到了检票的门口,她大着胆子问人家是不是可以摘人家回答说“随便摘”之后,我居然比她还健步如飞地冲到了苹果林里。小小的苹果林,地上掉满了熟透却无人问津的苹果,有的已经烂掉,树上的果实虽然并不太大但都粉红粉红的特别招人。看迎儿上树的动作迟缓笨拙,实在心痒痒的我,也顾不得斯文,蹭蹭地就爬了上去,一边爬还一边教训她“你看看我,哪像快40岁的老人啊!”迎儿早已分辨不出我话语中对她的不屑,只顾在地上捡我扔下的果实啦!
敦煌摘苹果实在是门票之外的享受和野趣,这也多亏了迎儿。苹果新鲜汁多,我们俩装了满满的一包。谁会想到,河西走廊的第一天,以兴奋地摘苹果开头?可我们更没想到的是,最后的一天,居然也是以摘苹果满意地收官。
进莫高窟要等够十几个人才可以一起放进去的,主要是为讲解员方便。那天,在那位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一共就看了7个窟。说实话,对佛教文化和艺术我并不太懂,但是对这段历史我倒是很有了解。走进走出一个个文化瑰宝之库,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欣赏巧夺天工的绘画技巧和苍茫悠远的历史遗迹,而是在亲眼目睹和再现一幕幕中华文明遭受掠夺和毁灭的惨剧!在新疆吐鲁番柏兹克里克洞窟里参观时,曾泛起的仇恨和痛惜,此时再次涌起。可以这样说,敦煌虽然较新疆壁画更绚烂多彩也保存得更完整,但是,西方探险家的贪婪和凶残,让这里一样地难以幸免。没有一个洞窟的壁画是完整的,被破坏有自然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历史的灾难。徜徉其间,强烈的感受就只一点,落后的国家,没有历史,没有尊严,只有惨败的遗迹令后人想象。
叹为观止的莫高匆匆而过。不能拍照,我们一个镜头也没有留下。对莫高的向往和景仰,只有在自己的心中画上一个无奈的句号。也好,逝去的历史,原本就是我们心中的想象。可以依图样还原,抑可以天马行空。太过精美的莫高,只有这样了。
下午的鸣沙山。中午的艳阳格外明亮,我们都庆幸是在这个时节来到敦煌,否则非得晒成非洲样。胡乱地涂抹了50倍的防晒霜便付过60元一张的昂贵门票,走进鸣沙山。
说实话,敦煌的门票之贵,实在令我们心痛。一座沙山,居然要收60元。月牙泉已经可怜得站在沙山顶上俯瞰几乎难觅踪影,怎么说也没有60元的价值,而且还不打折!黑!
原本是想在鸣沙山顶吹着凉风等着落日的,可当地人说这里看不到落日,因为沙山之外还有山,落日总在山的背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