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太子岩,章怀寺里驴友来;露营松林莲花洞,卧听天籁似琼台。
10月3号早上,天又在飞雨了,这给登山增加了难度。辞别陌上花开一家人,车子艰难地从仪陇马鞍险岩村——暂且算作是我们的驴友基地启程。
村道异常狭窄,好几次就差点挤不过去。这就是我们的村村通工程,只顾眼前。过了仪平路,拐进通往义路的乡道,也是一片泥泞。最后终于到得山脚——小垭口,联系到了我的亲属,将车停好,并买了方便面、饼干等,以备急需。
再三谢绝亲戚家邀请我们吃饭,一行人背包上肩,拄着登山杖,在亲属长辈的带领下,开始正式攀登太子岩。这时已是晌午11:20。
波娃子说,这次是6个男人和1个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我们现在7个驴子都是雄心勃勃。达驴肖兄说了,就是下雹子,也要登上去看看,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阵势。开始还打算大踏步后撤的我,也只有舍命陪君子了,前进!
一登太子岩,远眺清风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章怀山主峰海拔近700米,山势雄奇。据《仪陇县志》记载,章怀山原名太平山,因唐朝章怀太子李贤曾流落此地而更名。
上山的路非常艰险,歇了几气,才到了一个山坪。两位达驴有些滞后了,我便在后面跟着。长辈大概生长在此,爬山不在话下,几次要帮我背包,我都坚持着自己背上。
老远,就看到了太子岩,峭壁突兀,极为险峻。相传,每天天一放亮,李贤便坐在巨石上,捧书吟诵诗文,其声振林樾,其情动天地,空中百鸟和鸣,山间泉水潺潺。李贤为人亲善,当地百姓十分敬仰。高宗驾崩,李贤有感于父皇的仙逝,母后的乖情,便作了一首《黄台瓜辞》,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该辞不久便传入京都长安,武则天知道后,认为李贤讽刺了她,乃派使者赶赴太平山,令李贤自尽,李贤时年31岁。武则天过世后,李贤才被追封为章怀太子。
宋代开始,人们在李贤流落的太平山寓所,修建庙宇,以表追念之情。因此,庙宇即称为章怀寺,山即称为章怀山,太子经常出没的山岩即称为太子岩。
据说晴天在太子岩的石包上能够遥望仪陇老县城,合兴场就在对面。石头上面一些善男信女刻石为盟。据介绍石岩的中间一层还有李贤塑像,只是今天下雨路滑,不能攀爬了。在莲花洞,房东龙兄曾给我们看过他爬上去拍的照片,悬崖峭壁,有些吓人,不知唐太子何故非得选这么个地方读书。不过庙中从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水特别甘甜。
现在庙子比较破败,当年才修起时,香火太旺,一把火就把庙子烧了,吓得香客四散而逃。当地老人讲,原来太子岩中间那层一般人爬不上去,传说一个小孩爬上去了,看到一老人在磨玉米,就顺手给他抓了一把。小孩回去给他妈一看,竟是一块黄金,于是又喊小孩去多拿些。老婆婆对小孩说:你是当皇帝的命,今后这些都是你的。小孩屁颠屁颠地跑回去对他妈妈讲,他妈说:那太好了,今后你当了皇帝,就把你叔叔一家全部收拾了,他们现在光欺负我们。小孩无知,就答应了。哪知再去爬太子岩,就再也上不去了!正合了那句话,有的人因为贪婪,连现在的东西都失去了!
而对面的紫游寺早已荡然无存,听说是1961年被拆修了合兴乡政府。现在政府办公房又已拆建了几次了,可惜!
这里有一首传唱千年、妇孺皆知的诗,大意是:好个章怀寺不修,一座尖山对杨柳;漫风吹得破锣响,太子读书望紫游。
二拜章怀寺,万事皆如意
13:00多,终于到达章怀寺。这是一座道教的庙子,供着许多菩萨,大家就此歇脚,找到守庙的罗婆婆给我们煮面条。庙子里没有新鲜菜,只有腊肉,我们就喊罗婆婆给我们做腊肉面条,吃了好赶路。我们几个饿的两眼无光,四肢无力,看到红苕就大嚼起来。亲属安顿好后,这才转身离去。次日下山,大概也是好心的长辈还把陡峭的山路给修整了的,原来他在这里当队长,很受人尊重,现在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
我和落寞塔河都买了香蜡纸烛烧化,毕竟这是一方神圣,一方土地,拜拜码头,那是必须的。
守庙的罗婆婆叫罗玉兰,也是合兴人,在家里闲不惯,加之和儿媳相处有代沟,便图清静来看庙子,为后人积德。她每月有50元的零用,自做自吃,日子也过得清苦。罗婆婆张罗着另一守庙人烧锅,不多久,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上了桌子,风卷残云般地进了我们的肚子。
一碗面条下肚,大家又来了精神,一致要求再去寻找那些包、那些洞,还有那些憋裂缝,然后走到哪里黑,就哪里歇。大约15:左右,我们继续向据说是最大的莲花洞进发。临行,留下了章怀寺的联系方式,罗婆婆一直目送我们远去。
春哥算是本地人,他领着大家去看半途中的连耳洞。连耳洞紧挨着一个叫干堰塘的地方,雨后的堰塘现已积满水。所谓的连耳洞,就是一片石岩,洞连洞,叮咚水响,十分荒凉。这里还是有人去过的痕迹,稍显失望的我们继续向莲花洞开拔。
山间雨雾弥漫,到处都是黄泥巴土,粘在鞋上,很是吃力。有的地段还好,一层松针铺在上面,路面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到处是防火的标志。“万人防火几百年,一缕青烟上青天”,说的是啊。
三宿莲花洞,寿比不老松
章怀寺距莲花洞不是很远,也就1小时左右。在一个山头,碰到打猪草的龙婆婆,一听我们问路,便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还说他儿子在养山鸡。一行人高兴的跳起来,这下晚上有土鸡肉吃了。
一条黄泥土路直通莲花洞,原来是附近房东龙哥的杰作。他家祖上几代人就居住在莲花洞,1984年才搬出来在旁边修建土坯瓦房。原来洞里面还供有祖师爷、观音、文昌菩萨,是土墙筑的庙子,把树子筑在里面,十分结实,正中有“莲花霭瑞”四字刻于墙上。房东龙哥说,他准备花两年时间,把莲花洞打理出来,今后开发出来,绝对是休闲的好去处。
山上热天一般都不用电扇,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简直就是避暑胜地。莲花洞周围就住了3户人,目力所及的地方,漫山遍野的松树,还有俗称抱鸡母草,空气清新得像给尘嚣污染的肺部洗了个澡。
作为驴友,我们的户外原则是: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
龙哥养的珍珠鸡、贵妃鸡,天晴才放出来,阴天就要关到圈圈里,免得跑丢了。鸡们满山到处散步,肉质鲜美,供不应求。
一家人看到我们这些背包客,都很高兴和热情,张罗着给我们宰了两只鸡,还把野山菌、竹笋这些山珍野味都拿出来,吃的我们满嘴留香。龙嫂还是通江城里人,开始还一直不习惯山里的生活,后来才知住在莲花洞是多么的惬意,虽然有些寂寥。
夜饭大家吃饱喝足。帐篷早搭好了,就在不远处的石坝咀,三面是密密麻麻的松林和山沟沟,对面山上还有人家。空旷的山谷中,任凭你喊叫,只有山风习习、松涛阵阵。午夜,睡在帐篷里,躺在石板上,除听到山风细雨轻敲帐篷的声音外,只有蟋蟀的歌声。借着帐篷灯淡淡的光晕,我趴在温暖的睡袋里,慢慢享受这难得的宁静和安然。太子已驾鹤归去,莲花洞正花开如莲。
10月4号晨,我们收拾行李,准备沿途撤回。下山的路虽然速度加快,但更加难行,一路有惊无险。
喧嚣的城市,不要迷失自我;走出户外,才会返璞归真。风景如画的朱德故里和章怀山太子岩、莲花洞欢迎各位的到来!山花花、野草草都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