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交通不便, 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没有商业发展的空间,这促使客家男人多刻苦读书, 以考取功名, 脱离贫困.
书洋镇的塔下村张氏家族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杰出代表了...^__^ 他们的宗庙“德远堂”门前伫立着23根石龙旗杆,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处石龙旗杆群.古时村里为勉励塔下族人发奋读书,便规定凡中举、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 可在祠堂前竖石龙旗杆,上镌刻姓名、官衔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丰功伟绩.
村旁山麓种满了茶树, 在茶园上可以眺望德远堂和整条村庄,非常不错.
没有现代卫生设备、日久失修的土楼, 越来越不适合新一代的客家人居住了.(只有怀远楼, 居然还有下水道, 设计者实在太超前了.) 不少人住入了新修的楼房, 更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 彻底低脱离了土楼生活.人们有权利选择更舒适的生活, 常有外人入内参观的土楼也颇不宁静,可以预见10年内这些土楼必定人去楼空. 可是, 失去了最最鲜活的人,没有了生活气息的土楼, 其实跟水立方、跟鸟巢这些现代建筑没有多大区别.目前当地政府正为客家土楼申报世遗, 希望不是为了单纯开发旅行业,增加财政收入而申报吧? 如何保存土楼背后的传统生活与文化,同时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 需要政府极大的智慧.